野猪专栏:分析桌游电子化和通俗解释iPad平台的优势

佛山野猪|专栏作家我本身很喜欢玩电子游戏,小时候玩红白机和SEGA,长大后因为穷所以主要玩PC,大学时候对星际1代和CS都十分狂热,工作后比较少时间联网玩游戏,于是玩单机游戏的多,每逢有游戏大作推出,我必然会尝鲜一翻,比如极品飞车系列等赛车游戏,三国志信长野望系列等策略游戏,Crysis、COD系列等第一人称视觉射击游戏,生化危机系列等角色扮演游戏……等等。我唯一不喜欢玩的就是有着千篇一律练级过程、而且纯粹是数字增长而本身玩家技能毫无提高的RPG游戏。

自从2008年末接触了外国种类繁多的桌面游戏之后,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面,我将桌面游戏和电子游戏划分得非常明显,直到我接触到一些比较“恐怖”或者“繁琐”的桌面游戏之后才有所改观。对于欧式桌面游戏,当我玩Brass的时候,觉得它算分过程太累太久了,收拾也麻烦,往往当一个人做这种事情的时候会有失落感;当我玩Wealth of Nations的时候,觉得它setup的时候摆放的那些小木块太多了,而且要对准放的;当我玩历史巨轮(TTA)的时候,觉得那个资源token太小粒了,不小心衣袖一碰丢在地上要找一轮,而且游戏桌面本身很大,但其中的信息不太直观,而且错误通常会发生在计算当前军力上,玩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忘记某些小细节,从而拖长了游戏时间。而对于传统战棋,就更不用说了,当我玩Waterloo(Alexander S. Berg)的时候,setup时候要按照说明书的说明,将所有军队单位摆放在版图的指定位置上,方向也要正确,这个工作真的挺耗时的。

纷繁复杂的Setups      纷繁复杂的Setups

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战棋看上去都是Hex & Counter,但他们的系统是差别很大的,即使系统相似,但里面算子的规则也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可以说细节是蛮繁杂的,每走一步所出现的情况的解决方法也不同,对应的查询表格或者逻辑判断机制也不同。新手接触战棋时候,必然记不住规则的,必需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记住,但战棋都往往很耗费时间,玩一盘超过2小时的战棋多的是,要精通这类战棋的规则最好是连续的玩好几盘,要连续玩好几盘,正常来说必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但正常人不可能会经常玩同一款战棋,必然是交替玩,加上除了玩桌游还是有别的事情要干,于是下次玩上同一款战棋的时候始终还是会有不熟悉或者忘记规则的情况出现。所以,我觉得桌面游戏,无论任何种类(欧式或战棋),只要繁琐程度、或者说口味重到一定程度时候,是很适宜借助电子化来寻求一定的支援,让游戏能更“平易近人”。

一款桌面游戏,它本身有着出色的设计内涵,是很值得玩家去仔细品味它,但假如品味过程中出现因为某些问题而导致的瓶颈,我认为玩家应该理智地去做适当的调整,从而让自身更方便更高效地品味游戏,玩游戏要玩得既悠闲又舒适,绝不能受罪!至于那些并非繁琐的游戏,就因用途而异,如果面对面玩,操作起来也是十分简便的游戏,当然没必要电子化了,假如只有一个人偶尔玩玩或者作为规则学习,那就适当电子化了,但我估计这种用途的电子化桌游的使用率会比较低。

有很多玩家认为,玩桌面游戏要手上摸着配件才是享受,因为大部分欧式桌游的配件都是印刷精致,品质不错的工艺品,这是电子化后的二维图形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个我是十分赞同的,当初我被桌面游戏打动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这些华丽的配件。幸运的是,我个人所认为需要电子化的桌面游戏中,大部分的配件本身都不怎么漂亮,比如TTA和Wealth of Nations,战棋的配件当然算不上华丽,至少大部分战棋不是。其实想想个中道理也是必然的,设计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在系统设计上,自然在配件美工上会比较疏忽;反观那些单纯只有华丽的外表,但游戏是否能成为经典呢?不如顺着这个思路再认真思考为什么波多黎各能成为欧式桌游中的经典吧,众多欧式桌游玩家为什么总有人转投“丑陋”的战棋的怀抱?大部分战棋本身是败絮“其外”,但“其中”究竟是败絮还是金玉呢?难道真的有败絮其外兼败絮其中的东西如此让众多高玩着迷?傻仔才会相信。当然,外貌和内在兼备的桌面游戏也是存在的,对于这类本身已经很完美的桌游的电子化我个人不太热衷,比如:Catan。对于那类本身配件“丑陋”兼规则繁琐的桌游,我很赞同电子化,通过电子化还有可能看到该桌游经过专业程式美工师美化后的一面。

纷繁复杂的Setups

也有很多玩家认为,桌面游戏玩的是交流和面对面的真实,他们很拒绝玩online。下面拿我自己的真实例子来进行论述。我身边有一个稳定的TTA玩伴团队,我们周时会聚在一起玩TTA,开始时候我是用实物亲自教他们玩,自从他们玩过online之后,就不再喜欢玩实物了,平时多数是各自在家开着QQ聊天online对战,即使要来我家,也宁愿亲自带手提电脑来玩面对面的online。对于玩桌面游戏online,我也追求真实的感觉,所以我通常只和真实的朋友玩,大家边玩边聊,这样和面对面玩的差别缩小了,因为对面是自己的真实朋友,所以我不可能视之为Robot,也不能任意妄为随时Restart或中途退出游戏。像我这样和真实朋友online,我觉得没啥问题,既真实也同样能品味桌游的乐趣。而且有些朋友远隔重洋,也只能通过online进行游戏沟通保持联系了。所以我建议部分玩家不要太排斥甚至反对桌游电子化,也许只是由于你没有这种需求,但其他人是有可能需要的,这两种方式是有必要并存的,各取所需啰。

应该也有玩家认为,如果将桌游电子化,就会变成电脑上的悠闲小游戏,玩的激情大减。但我想说的是,很多电脑悠闲小游戏是没有经过游戏平衡设计处理的,不像桌面游戏都经过设计师无数次的精心测试和调整规则属性而来,很多电脑悠闲小游戏很容易找到必胜方法并且很快就能打通关的,这就是他们和正规桌面游戏电子化最大的区别。我认为经过电子化的桌面游戏要比那些电脑悠闲小游戏要好玩得多。
根据我的思考,下面小结一下哪些桌游是不适宜电子化的:

1、谈判交易类桌游,电子化操作比桌面上要繁琐得多。
2、配件立体感很足的桌游,虽然有3D的电子化,但三维画面始终比不上桌面。
3、身份猜测推理类桌游,电子化看不到人的表情,只有电子操作输入,没啥意思。
4、儿童类桌游,儿童不应该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实物教育远比电子化教育更适合儿童。
5、语言行为表达类桌游,如Dixit、猜猜画画,不用解释了。
既然桌游电子化有必要,下面说说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桌游电子化平台--iOs。而iOs平台中我最看好的是iPad。

iPad Game

基础知识:安装有iOs系统的设备有iPhone、iPod、iTouth、iPad等。 iOs上都带有一个App Store,App Store是唯一能发布iOs程序的地方,也就是如果你编写了一个iOs程序希望iOs用户安装,那么你必需在App Store上发布。在App Store发布程序前,必需向苹果公司缴纳费用,个人用户为$99/年,企业用户为$299/年,这个费用可以理解为在App Store上租用一个售卖程序摊位的租金。众所周知,凡在App Store上下载软件,都必需向程序开发者支付费用。对于iOs上发布的程序,苹果公司做了一个限制,就是每个程序都只能访问自身的资源,于是在这个限制下,开发病毒程序几乎是不可能的,保证iOs平台的稳定性。发布的程序,在编译过程中都必需包含程序开发者的资格证书,这个资格证书可以理解为一个验证码,代表这个程序是谁开发的,从而杜绝了盗版侵权的可能性。

桌游电子化,理论上可以应用在很多平台上,主要有XBox360、PS、Android、Windows、苹果(主要为Mac OS和iOs)。我认为iOs最好,iOs中我最看好iPad平台,关于这个“看好”我是站在游戏开发商的角度。除了苹果系统外,其余系统都存在非常严重的盗版问题,而iOs属于移动设备,最适宜户外活动的桌面游戏的加载。 iPad屏幕效果最佳,电量充足,iOs的发布能避免盗版。虽然国内的iOs用户有相当一部分是使用越狱破解并下载免费应用的,但国外的用户相对极少。国内桌游开发商一直想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我认为iPad就是最佳的平台选择。

iPad Game

当国内桌游开发商开发出一款新桌游的同时发布基于iPad的多国语言版游戏应用,方便外国的桌游玩家下载国内桌游的iPad版本并试玩,这样开发商能直接得到回报,并且达到向全世界宣传的效果,在iPad版发布的同时在工厂印刷实物桌游进行国内销售,当外销的途径畅顺后再同时进行境外的销售。试想一下,有些大游戏,价值几百元,买回去也许没有人陪你常玩,存在风险,但是iPad版本只需几美金的价钱,相信很多玩家会冒险购买进行试玩。

如果上面我所说的将来实现了,也就是有桌游开发商在发布新桌游的同时发布iPad版本,假如发布的游戏规则是非常复杂的话,我估计我会购买iPad版本而不会购买实物,因为iPad版本的价钱几乎肯定比实物要便宜而且玩起来较理性,如果通过iPad版本识玩后认为该桌游的经典程度非凡的话,再考虑买一套实物回家作为纪念收藏。

本文第一时间发布于玩桌游网专栏作家野猪的新浪博客,如需转载或使用请与野猪联系。

桌游评测:Waterloo的桌面战旗魅力和iPad的邂逅

佛山野猪 上周我亲自将Waterloo(2002年版,作者是Alexander S. Berg)的规则彻底翻译了,文件在BGG通过审核了,然后solo了一个晚上,感觉很好。 Solo的时候固然有点痛苦,主要是同时思考双方的调度策略,相当累!但往往在某些关键的防守位置根本没得选择,一定要倾尽全力守住或者攻占下来的,这些地方思维就轻松多了。

Waterloo是一款战术级别的战棋,也就是会具体操控到某支部队的具体行动。历史背景当然就是拿破仑的最后一战——滑铁卢之战。历史上,滑铁卢战役的焦点集中在一个高地上,在高地上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拿破仑稍占上风,然而最终普鲁士军队的成功增援让拿破仑惨败。

Waterloo, 2002

游戏在Setting上很巧妙,游戏版图上有2个城堡:Hougoumont和La Haye Sainte(LHS),双方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这两个城堡连成一线的区域两侧,这个区域正好就是历史上让无数士兵命丧的高地。防守这片区域,最重要的莫过于那两座城堡,其中游戏开始时候Hougoumont城堡已经被英军占领了,而LHS城堡则是留空的,而且游戏的第一回合是法国先行,所以在LHS城堡必然是法国的囊中物,于是双方各占一座城堡,势均力敌;另外游戏的胜利条件中包含占领城堡的得分,拿破仑若要赢,必需将另外一个城堡也攻占,或者长驱直进占领LHS城堡后方的重要村庄Mt. St Jean,但Mt. St Jean是英军的大本营所在,周围军队众多,冒然进入必遭围攻。

Waterloo, 2002 于是很自然,游戏初期会陷入两个城堡之间的攻防战。而契合的是,在这个高地上,英国部队的初始布局比法国稍差,调动起来需要花费较多的行动点,于是法军的初期较有优势,和历史上拿破仑几乎要让英军溃败一样。普鲁士的援军在游戏中是从第二回合开始陆续进场,但普鲁士的援军距离高地有一定的距离,并非顷刻之间就能到达的,扮演拿破仑的玩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普鲁士军队到来的压迫感。

跟历史对比一下,无论从军队的分布、援军的到达时间、战斗的关键点,当时双方领袖所采取的攻防策略,等都能在游戏的设定和游戏过程中找到较高的还原,通过对阵玩家可以切身感受到当时领袖决策的艰难。而有趣的是,虽然高地之争貌似是必然,但玩家可以转换策略打法,尝试看是否能创造出比当时拿破仑更优的战术,从而改写历史。游戏中拿破仑的军队算子属性比英国和普鲁士的都要强,拿破仑每回合可以动用的资源(手牌)也是最多的,加上游戏有齐攻的效果,要拖延甚至截断普鲁士的支援并非不可能。

之前我曾经谈论过桌面战棋和电脑战棋的纠结,具体请点击这里

回顾当时的看法,自己也不禁一笑。最近读过的《战棋》第四期,里面有即将出版的2011年华人战棋巨作《War of the suns》(《天无二日》)的设计师杜骏聪发表的文章,里面提到电脑战棋的不足之处:“因为要顾及广阔的消费族群,所以往往着重可玩性,而忽略历史真实度,而且对战略的深度及玩家的要求上,始终不能跟传统战棋媲美。”

这句话我很认同,电脑战棋举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光荣的《三国志》。从表面上看,《三国志》里面战斗的过程和战术级的桌面战棋很相像,因为两者都是操控具体的军事部队,也是回合制,也是“一格一格的走”,只不过电脑上是点鼠标,数值由电脑处理,桌面上要自己动手,计算也要自己口算。

我觉得三国志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严重脱离历史和合理性。三国志里面唯一和历史吻合的就只有武将的属性描述,而具体运用起来,和历史相差非常大,甚至迥然不同。好比如三国志10代,无论攻守,虎豹骑近卫队搭载井栏必然是最佳的选择,而且不论任何城池的地形分布,也可以忽略任何的武将,只要有10万兵搭载井栏守城,无论对方攻城多少次,都必然败退;又比如三国志11代,拥有了落雷,就拥有了一切,10个自定义武将带着落雷满地图跑,去到哪灭到哪,怎么打阿? !玩多了,觉得真没什么意思,只是电脑在虐人。

最后一个例子:信长野望,因为同一个大名下各城的收支居然不是分开的,也就是可以在前线的城池里面只建造铁炮楼,后方城池只搞农田和商业,这种游戏我觉得绝对不能算是模拟历史游戏,还差很远呢!电脑战棋往往存在最优必胜策略,这样的游戏毫无历史体验感,更变成是虐待式的游戏。

三国志

最近我购了一台iPad,并尝试了很多桌面游戏,对iPad的游戏感觉有了切身的体验,然后我认为iPad是很适宜玩战棋的。因为在桌面游戏里面战棋是少众中的小众,推广是艰难中的艰难,同城也未必能找到同好,solo虽然有趣,但始终是自娱,并且比正常游戏更消耗精力,如果能有iPad平台支持,必将是战棋玩家之福。

想象一下,一按“START”,iPad里面已经将战棋的setup做好了,不再需要人手在众多算子中找到匹配的并按照剧本在指定位置摆放,卡牌或者游戏资源的分配也是瞬间就能配置好,战棋的setup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是一个诟病,但暂时没办法。 iPad的屏幕我认为足够大了,在iPad中拖动战棋地图相信也是能十分方面直观地看到各方面的局势变化,而且iPad里面的游戏很多时候需要拖动操作,桌面战棋很多时候也需要拖移算子,这方面会让桌面玩家的感受极其相似。但正如上所说,对于小众中的小众,像CODITO这类开发APPLE平台桌面游戏的公司会否顺应战棋众的要求呢? !我看机会十分渺茫………

本文是玩桌游网专栏作家佛山野猪在其博客上发布的最新一篇桌游文章。如需转载请与野猪联系(原文链接)。

佛山野猪专栏:DIY中的桌游文化

佛山野猪 最近将1960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的卡牌给汉化了,效果看下面。我个人不喜欢只是一张白纸塞进去那种贴条,我要看上去顺眼的,出得厅堂的。汉化的原则是牌名及太简单的标识不汉化,比如2CP,假如连one two three four这些都看不懂,那我实在没办法招呼了。牌的核心内容我都汉化了,凡是涉及到版图上的名词,我都保留原样。修改前我将原版卡牌用600DPI扫描,修改后几乎无损直接打印,打印是用激光打印在激光彩印专用纸上,这种纸很厚,和《战棋》杂志附送的战棋版图质地差不多,背面同样很光滑,纸和墨水都是防水的。我找到的那家只需要2元1张A4打印的,感叹印刷行业的利润率之高。

1960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

我这样制作的汉化卡片,也是照老规矩,和原版英文卡牌叠在一起放在万智牌牌套内,不用粘在一起的,玩得时候觉得有歧义的话,可以抽出来看看后面那张英文正版是怎么样描述的,一切以英文的表达为准。我觉得这样的中文贴条才是人玩的。

1960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

用同样的方法,照板煮碗处理Hannibal Rome vs Carthage的卡牌。卡牌的缩写名词,例如:CU、FB、PC等,要对照我本人亲自修正美化过的bgc汉化组提供的中文规则,规则文档有心人自己找找吧。下一步可能是将说明书也彩打出来了,因为我的记性越来越差,而且看着我亲自校对过的中文规则,总比看英文的要快,但是打印中文说明书的成本有点偏高,希望能找到更便宜的打印店铺。

1960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 1960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

这次中文化行动后,才知道,原来我对卡牌汉化贴条的制作,还是可以的,哈哈。下一个目标是新购的Campaign Manager 2008。也许有人会问,其实Hannibal Rome vs Carthage和Campaign Manager 2008将要推出中文版,为何还要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汉化?对于Hannibal,我不清楚战棋会的版本会不会是拼图式版图,我个人很喜欢英文版的拼图;而且卖出去然后换中文版比较麻烦,现在Hannibal英文版的价格不太行了;而且英文版是原版,看上去味道总要浓些;我这次汉化是两手准备,中英两个版本随时可以切换;最后就是担心战棋会的翻译,虽然按照过往的经验看它至少有90%的机会能翻译得很棒,但我自己汉化的话绝对是100%没问题,我也不晓得战棋会会不会将FAQ之类的问题也补充进去。而对于CM2008,人人桌游那边至今完全没有新消息,看过人人出的帝国时代3中文版,价格蛮贵的,所以我干脆就直接低价淘一套CM2008英文版回来,然后自己汉化就好了,同样也是两手准备的处理方法。

本文由佛山桌游资深玩家野猪首发于新浪博客,玩桌游网也邀请野猪同学在网站上开辟了专栏,希望把野猪的桌游体验与更多的朋友进行分享。如需转载请与野猪联系(新浪微博)。